2019-02-22 09:15:22
廣袤的東北大地,黑土地披上了“冬裝”,醞釀著新一年的豐收。
2018年,僅黑龍江省糧食產量就達到1501.4億斤,超過全國糧食總產的1/10。正在實施的“優(yōu)質糧食工程”,為其優(yōu)質優(yōu)價的糧食生產、分類收儲和交易機制添上濃重的一筆。由產區(qū)到社區(qū)、由地頭到餐桌,科技力量讓糧食產業(yè)再升級。
產后服務升級
喜看麥菽千層浪,但農民在收糧、儲糧、賣糧、清理烘干等過程中仍遇到諸多難題。如何解決?按照國家“優(yōu)質糧食工程”部署,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建設包括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和農戶科學儲糧裝具兩項內容。
2017年,按照財政部、國家糧食局關于在流通領域實施“優(yōu)質糧食工程”的通知要求,吉林、黑龍江通過競爭性評審,被列入國家首批重點支持省份。
那么,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首先是產后烘干清理設備。改造提升老式糧食烘干機及水分、溫度在線檢測、自動控制等功能;按照國家和吉林省關于防治大氣污染行動計劃要求,對燃煤烘干鍋爐進行改燃,確保污染物排放符合標準;配置糧食清理、色選、玉米脫粒機等機械設備。
其次是必要的糧食物流倉儲設施。配置接收、發(fā)放、輸送、裝卸、通風設備及必要的運輸車輛等,建設與烘干機配套必要的罩棚、地坪等配套設施,維修改造必要的糧食倉儲設施。
再次是糧食檢測及交易聯網設備。配齊糧食質量快檢設備及常規(guī)檢測設備,以及與國家糧食電子交易平臺連接的網上交易終端等設備。
為保障順利“升級”,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與省財政廳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合理確定項目主體。松原糧食集團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示范企業(yè),其作為項目載體,投資1100萬元改建低溫儲藏庫2棟、低溫倉容3萬噸。
在黑龍江省,不僅對糧食倉儲設施、加工生產設備等配套設施進行改造升級,還建立省級技術咨詢團隊,向有需求的項目縣選派技術人員。
克東縣甜玉米項目總投資1160萬元,用于克東縣天偉食品有限公司新建玉米罐頭生產線兩條,建設廠房車間、排污處理設備、蓄水池、電力增容等配套設施。該項目現已完工投產,單生產周期生產甜玉米40萬箱,每箱實現利潤7元,已全部售出共獲利280萬元;預計在2018—2020年每年帶動259戶貧困戶增收,年增收效益不低于投入資金的6%。
“糧頭食尾”產業(yè)延伸
2016—2017年新糧收購期,吉林省按國家最低保護價收購入庫的水稻只有2.7億斤,占總量的2.3%,絕大部分水稻以高于保護價的價格流向市場。
而2018年新糧上市,雖然國家下調了水稻最低收購價格(1.30元/斤),但吉林普通水稻收購價始終穩(wěn)定在1.45元/斤,優(yōu)質品種水稻收購價則在1.60元/斤以上,每年帶動農民增收10億元以上。
“吉林大米現象”被譽為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鮮活樣本”。他們深知“好米是種出來的,好品牌是創(chuàng)出來的”。其組成吉林大米產業(yè)聯盟,依托聯盟核心企業(yè),向上延伸推進基地建設,向下延伸完善直營體系,以品牌為紐帶,將生產、加工、銷售各環(huán)節(jié)要素緊密地連接起來,有效地促進一二三產融合。
向上過程中,吉林省糧食產業(yè)把觸角延伸到了育種環(huán)節(jié)。如通過科企對接,聯盟核心企業(yè)松糧集團有限公司創(chuàng)建了“中國北方粳稻種子硅谷”基地,在優(yōu)質粳稻品種的儲備方面走在全國前列,解決了傳統(tǒng)優(yōu)質品種市場銷價動力不足的問題。
如今,與2013年相比,吉林省水稻播種面積增加了近100萬畝,優(yōu)良品種覆蓋率超過80%;中高端大米產量由9億斤增加到20億斤,翻了一番還多;全省水稻加工業(yè)產值由240億元上升到300億元,增長了25%。
黑龍江省糧食產業(yè)則延鏈條增效益,引導和支持企業(yè)應用新技術、開發(fā)新品類,推動玉米產業(yè)鏈由淀粉、酒精等初級產品逐步向結晶糖、氨基酸、輔酶Q10等精深加工產品延伸、向生物醫(yī)藥等領域擴展。
如樺南縣組織大米加工企業(yè)與江南大學合作研發(fā)了功能性代餐粉和米糠產品系列,已開發(fā)米露飲料、降糖五谷營養(yǎng)“米伴侶”產品。樺川縣樺譽糧油有限責任公司著力開展阿魏酸項目建設,從稻谷米糠油加工廢棄物中提取阿魏酸,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從量大鏈短的“大路貨”到優(yōu)質高效的“產業(yè)經”,糧食人正在不斷探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