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51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电影一区二区,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悠悠资源先锋中文资源采集站,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a毛片网站,久草手机视频在线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 首頁 > 農機 > 正文

“梨樹模式”打造玉米全程機械化“教科書”

2019-06-11 11:15:02   

 

本報記者王曉宇

梨樹縣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處東北松遼平原腹地,在黑土地的哺育下,這里成為了我國有名的農業(yè)大縣,是全國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由于這里地處我國“黃金玉米帶”上,玉米成為當地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據統(tǒng)計,梨樹縣擁有耕地20.6萬公頃,其中玉米種植面積超過90%,年玉米總產量50—60億斤,全國排名第四,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意義重大。

梨樹縣土壤肥沃且集中連片,因此非常適合大型農業(yè)機械作業(yè),在此基礎上,該縣本著“農業(yè)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的原則,努力實現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百強示范縣的目標。截至2018年,梨樹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了91.86%,其中,耕整地機械化率98.72%,種植機械化率96.5%,收獲機械化率77.81%,高效植保機械化能力達到70.99%,谷物產地烘干機械化能力達到46.79%,秸稈處理機械化水平達到82.42%。今年年初,梨樹縣被評為“第三批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多年以來,該縣為實現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不斷探索,形成了一套適合梨樹縣乃至東北地區(qū)的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耕作模式。

盧偉是梨樹縣梨樹鎮(zhèn)八里廟村村民,種了大半輩子的地,從來沒想過種玉米還需要“套路”。“我們這里是黑土地,從我小時候就聽過‘守著黑土不愁糧’這句話,所以種地都是按部就班。但是,這些年我發(fā)現,種地跟其他工作一樣,跟不上時代也不行。”盧偉由衷地說道,“就比如,過去我們收完玉米,秸稈基本都是就地焚燒,所以一到秋天,到處都是煙霧繚繞,人和人面對面走都看不清是誰?,F在都提倡秸稈禁燒,用老辦法肯定不行。再比如玉米脫粒之后的晾曬,現在的農村既沒有那么多勞動力,也沒有那么大的地方供玉米晾曬,所以,這些問題都需要解決。”

2018年,盧偉種植了200公頃玉米,而他所提到的這些問題又是如何解決的呢?“收割機在收獲玉米的同時,把秸稈進行半粉碎并留在原地,之后,再由秸稈集行機清理出第二年要播種的條帶,等到第二年夏天,隨著玉米成長成熟,這些被粉碎的秸稈就會逐漸腐爛變成有機質,這就有效解決了秸稈焚燒的問題。”盧偉告訴記者,“不僅如此,這些覆蓋在土地表面的秸稈還能起到保墑的作用,我們東北盡管土壤條件很好,但是春旱一直是影響農作物產量的難題,有了這層秸稈做保護,效果就相當于每年增加一場50毫米降雨,冬季積累的水分也不易蒸發(fā)。”盧偉介紹的這種玉米秸稈處理方式,就是近些年來,梨樹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推廣的玉米秸稈全覆蓋免耕栽培技術,從2013年開始,盧偉開始嘗試使用該技術,盡管每年春季的氣候條件都不穩(wěn)定,但是他的玉米產量一直穩(wěn)中有升。“2017年,我縣農機技術推廣總站對玉米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地塊進行了田間測試工作,主要目的是實地對玉米深松、秸稈殘茬覆蓋地表地塊和復式多功能整地機進行作業(yè)的地塊進行對比試驗,并對作物整個生育期進行全程測試。保護性耕作的核心技術就是秸稈還田、免耕播種。秸稈還田后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土壤肥力,提高糧食產量,同時保護性耕作技術投入低,能夠節(jié)省勞動時間和強度,通常規(guī)耕作相比,具有明顯節(jié)本增效優(yōu)勢。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還具有明顯的保水固土效果。”梨樹縣農機技術推廣總站張志剛介紹道。

目前,梨樹全縣推廣這種新模式的面積達200萬畝,相當于140多萬噸秸稈留在了地里。梨樹的探索不僅造福本地,也逐步推廣到省內外的多個糧食主產區(qū),在東北四省區(qū)示范推廣總面積超過1000萬畝。

玉米秸稈全覆蓋免耕栽培技術只是梨樹縣探索出的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該模式的完整環(huán)節(jié)為“免耕播種—機械藥劑滅草—噴施葉面肥、化控劑—苗期淺松深追肥—玉米生育中后期高稈噴藥機械防病、防蟲—機械收獲—全方位深松—玉米烘干”,涵蓋了玉米從播種到收獲各個環(huán)節(jié)機械化作業(yè)方案。

梨樹縣通過建立全程機械化示范區(qū),使“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在該縣全面開花。據統(tǒng)計,在梨樹縣,應用該技術模式的玉米種植面積已經突破了13.2萬公頃,為該技術的全面實施與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將示范區(qū)選建在農機化發(fā)展基礎好、科技利用率較高、具有區(qū)域代表性的鄉(xiāng)鎮(zhèn)。按照規(guī)模較大、作業(yè)能力較強、經濟效益較好、對科技認識程度較高,并且具有一定帶動能力,接受技術指導、培訓和管理的熱情較高的原則,選擇農機化社會服務組織作為項目示范主體。示范點建在地塊相對集中連片,交通便利的地方。示范田內全部采用‘梨樹縣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種植模式’,示范區(qū)內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100%。”梨樹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宋玉文介紹道,“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區(qū)的建立,需全程機械化生產所用的一系列的高性能的配套機具,高性能機具的研發(fā)生產,給企業(yè)注入了活力,催生了配套機具的研發(fā),滿足了加快全程機械化生產進程的需要。”

全程機械化示范區(qū)的建設不僅為當地企業(yè)發(fā)展帶來的福利,還客觀的影響、引導了梨樹縣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這項工作的連續(xù)性、持續(xù)性、有效性。國家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使高性能大型的農機裝備快速增長,全面提升了當地全程機械化裝備水平,農機服務組織的服務能力明顯加強,有效促進土地集約化、規(guī)?;洜I,降低農業(yè)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實現農業(yè)增產、農民增收。同時有效解決了農忙季節(jié)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為了促進我縣農業(yè)生產向產業(yè)化、制度化、規(guī)模化、集約化發(fā)展,便于推廣應用各種農機先進技術、加快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先后發(fā)展壯大了一批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目前,我縣共有農機化服務組織230個。”宋玉文告訴記者。同時,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的實施,提高了農業(yè)機械的使用率和農業(yè)生產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大大解放了農村勞動力,促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從事其他產業(yè)創(chuàng)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據了解,目前“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已寫入梨樹縣農機化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并成為該縣農機化發(fā)展的中長期工作目標。未來,梨樹縣將繼續(xù)發(fā)展和擴大該項目的示范與推廣范圍,聚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為爭創(chuàng)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百強示范縣的目標而努力。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yè)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www.123gos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