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0 09:30:00 高艷飛 張慧
高艷飛 農業(yè)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實習記者 張慧
十月下旬的陜西省府谷縣孤山鎮(zhèn)岳家寨村,金黃色谷子地里,收割機正不停地轟鳴穿梭,紫綠色的苜蓿延伸到天際,人們忙著除草、裝筐、背運……到處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2013年,岳家寨村著手實施土地平整工程,截至2019年,該村已平整高標準農田4000余畝,通過采取土地保姆式托管模式,全村過半耕地統一耕種、統一管理、統一收割,土地經營效益較過去明顯增加,滋生規(guī)模以上養(yǎng)殖業(yè)7家、種植大戶數十位,全村村民發(fā)家致富信心空前高漲。
越種越窮,窮而撂荒
岳家寨行政村位于孤山鎮(zhèn)東部,全村422戶1156人,耕地8861.98畝,地廣人稀、土地貧瘠,村集體經濟一片空白。岳家寨村監(jiān)委主任劉有其介紹:村里耕地壑大溝深,地塊碎小,不利于機械作業(yè)。再加上村民傳統農業(yè)思想根深蒂固,土地始終無法合理利用,缺少產業(yè)支撐。越種越窮,窮而撂荒。
誰來種地,如何種地
經過摸索總結,2013年,岳家寨村高標準農田平整項目開始實施,截至2019年,該村平整高標準農田4000余畝,完善了飲水灌溉等基礎設施工程,現代化農業(yè)耕作初具規(guī)模。
土地平整出來了,基礎設施完善了,“誰來種地、怎么種地”成了留守村民討論的話題。岳家寨村積極借鑒經驗,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自身發(fā)展實際的土地流轉方案——土地保姆式托管。
“保姆”種地,農戶獲利
土地保姆式托管即農戶向經濟合作社支付一定服務費,將土地托付給村內經濟聯合社代為管理種植。經濟聯合社向村民支付每畝50元到200元不等的租地費用后,統一規(guī)模種植,其最終收益在拋去開支與發(fā)展資金后,剩余部分按照村民地產實行分紅,村民坐等收入即可。
岳家寨村經濟聯合社成立于2018年,全行政村9個村組1156人全部以土地入股。土地保姆式托管模式既可保證農戶增加收入,又有利于經濟聯合社擴大規(guī)模,實現“雙贏”。
今年春天,岳家寨村經濟聯合社將平整出的4000余畝高標準農田劃分為三大模塊,用1500畝土地規(guī)模種植紫花苜蓿;1000畝土地種植南瓜;其余土地集中承包給村內種植大戶后,規(guī)模種植谷子、玉米等農作物。
離鄉(xiāng)不丟地,不種有收益
岳家寨村土地保姆式托管后,過去一家一戶分散零星的土地得到統一規(guī)劃,統一技術服務,徹底改變了傳統農戶分散種植品種不統一,田間管理水平差異大的狀況,有效促進了現代化農業(yè)發(fā)展。
村民岳二柱將其家中的10畝耕地托管給經濟聯合社種植,他每年除了可得到2000余元的土地租金外,還參與經濟合作社的種植分紅。土地托管后,經濟聯合社以標準方式對農產品生產過程進行統一管理,有效解決了農民的后顧之憂,農民可安心外出務工、經商。用農民自己的話說,土地托管可以“打工不丟地,不種有收益”。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總結發(fā)展經驗,積極爭取項目資金,進一步擴大高標準農田規(guī)模,全力帶動村民發(fā)展產業(yè)奔小康”。岳家村村支部書記岳占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