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3 17:28:34
“黑木耳每年可以種兩茬,去年秋季大棚采收了2300公斤濕木耳,曬出115公斤干木耳,收入6000多元。今年我要按照工作隊的要求,科學管理,科學種植,每棚收入預計可達1.2萬元。”近日,新疆烏什縣奧特貝希鄉(xiāng)亞闊坦村貧困戶薩拉木·依斯馬依力高興地說。
以前,薩拉木·依斯馬依力一家人就圍繞家里的一畝三分地忙活著,收入低,生活很拮據。去年,自治區(qū)林業(yè)和草原局駐阿克蘇地區(qū)烏什縣奧特貝希鄉(xiāng)亞闊坦村工作隊為他家的黑木耳大棚免費送了2000個菌棒,安置了自動化噴灌系統(tǒng),還教會他在種植黑木耳時控制溫度、濕度,如何采摘。
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徐培志正給村民講解核桃修剪、嫁接等科學知識。
工作隊發(fā)揮行業(yè)優(yōu)勢,去年為村里建立了50座拱棚,種植了10萬個菌棒。采取“基地+農戶”模式,工作隊為貧困戶種植食用菌解決資金、技術、銷售問題,并與有種植意愿、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簽訂種植回收合同,安排專人跟蹤提供技術指導,貧困戶負責采摘,收獲黑木耳后由政府統(tǒng)一銷售。
“目前,在亞闊坦村黑木耳種植基地,種植黑木耳的貧困村民有50戶,每戶種植2000個菌棒,一年可以種兩茬兒。”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徐培志說。
徐培志為村民講解菌棒的種植、采摘、控溫等細節(jié)知識。
記者了解到,工作隊還在“精準”上下功夫,通過打造高效核桃示范園、杏園,助力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這一株是我們的結果枝,這一株是側枝,側枝吸取養(yǎng)分,還遮擋陽光,我們要依據科學的修剪方式,將側枝修剪掉。大家明白嗎?”“明白。”這兩天,工作隊深入田間地頭,為村民講解核桃修剪及養(yǎng)護等方面的知識。
亞闊坦村農戶收入的60%來源于核桃,歷年由于管理比較粗放,收入一直偏低。去年,工作隊和村“兩委”商量后,選育了300畝樹齡在7年以上的核桃作為高效示范園,通過科學管理,示范園每畝單產要比往年提高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左右,每畝增收在1000到1500元左右。
在工作隊的指導下,村民正在修剪核桃樹。
“我家有7畝地核桃,以前粗放管理,一畝地收入還不到1000元,工作隊幫我們科學種植,我這一畝地收入可以達到2000元。”51歲的吐爾遜·尼亞孜說,工作隊手把手地教學、講解,讓他學到了不少林果管理知識,增收致富的信心滿滿。
與此同時,工作隊去年4月還協(xié)調項目資金50萬元,將村里集中連片的250畝地種上了優(yōu)質高產的吊干杏、土桃、西梅。“到2021年盛果期,鮮杏每公斤可以達到15元,干杏精品一等,每公斤可以達到80元,每畝至少增收3000元。”村民買買提·艾爾肯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