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3 16:22:56
近日,農業(yè)農村部面向社會公布了2020年國審新品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培育的西農100、西農99、西農369、西農501、西農20、西農364等6個小麥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
一年內6個小麥品種通過國審,在西農大歷史上尚屬首次。這背后無疑凝聚著巨大的科研力量和攻堅克難、埋頭苦干的科研精神,可喜可賀之余我們更應該把目光聚焦到這些科研團隊身上,他們都是誰?品種又有哪些優(yōu)勢特點?一起來看
劉曙東教授團隊培育的“西農100”,矮稈大穗,抗寒耐凍,產量潛力高,田間抗性好,適應性廣,籽粒飽滿,商品性好。該品種適宜黃淮南片水地種植。
馬翎健教授團隊培育的“西農99”,冬季抗寒性好,抗倒性強,田間綜合抗病性好,耐干熱風,熟相好。該品種適宜黃淮南片水地種植。
李學軍教授團隊培育的“西農369”,穗紡錘形,長芒,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好。田間綜合抗病性較好,赤霉病抗性表現(xiàn)突出。該品種適宜黃淮南片水地種植。
吉萬全教授團隊培育的“西農501”,整齊度較好,穗層厚,熟相好。田間綜合抗病性較好,赤霉病耐性表現(xiàn)突出。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的平原灌區(qū),陜西關中,江蘇省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以北地區(qū),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區(qū),高中水肥地塊中晚茬種植。
王輝教授團隊培育的“西農20”,品質指標達到強筋小麥標準。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的平原灌區(qū),陜西關中,江蘇省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以北地區(qū),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區(qū),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高翔教授團隊培育的“西農364”,主要品質指標達到中強筋小麥品質標準。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南片的平原灌區(qū),陜西關中,江蘇省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以北地區(qū),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區(qū),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些躋身“國家隊”的小麥品種究竟長勢如何、性狀咋樣?記者進行了一番探究
5月10日,記者走進楊凌官村小麥實驗基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教授在這里種植的小麥郁郁蔥蔥,漲勢旺盛,其中就有此次通過國審的小麥新品種“西農501”。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授、小麥育種專家吉萬全介紹,通過國審的6個小麥品種,最大的特點是綠色抗病。今年條銹病大流行,這些品種都青枝綠葉,都抗條銹病。另外,西農501和西農369,除了抗條銹以外,還對赤霉病有一定抗性。同時,還具有優(yōu)質強筋等特點,“西農20”達到國家一級強筋小麥標準,“西農364”達到國家中強筋標準。
據(jù)了解,此次通過國審的6個小麥品種產量水平基本在550—600公斤,適合黃淮麥區(qū)南片的陜西關中,河南中部、中北部以及淮河以北等地區(qū)種植。作者:行波 劉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