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1 16:48:22
提起農藥,很多菜農肯定會說,俺對它熟悉,用來防治病防蟲哪能少了農藥?就算棚里的蔬菜沒有病蟲害,俺及時噴點保護性藥劑也能防治病蟲害發(fā)生!
這話不假,可就是因為菜農對農藥太“熟悉”了,在使用時的膽子越來越大,隨意加大濃度,唯恐濃度低了影響效果。那么,哪些原因促使菜農隨意加大濃度呢?
第一,用藥后達不到防治效果。有些小廠家的農藥質量不合格,為掩蓋其產品質量的不足,故意虛高標注含量,若菜農按說明書上推薦的劑量用藥,往往殺蟲治病的效果不理想或根本不管用,使菜農不得已加大用量或成倍用藥。長期下來,致使病蟲害產生了抗藥性。
第二,農藥利潤的驅使。有些藥劑的利潤較高,一些農資經(jīng)銷商為了多賣藥賺錢,本來是一種能夠防治多種害蟲的農藥,經(jīng)銷商卻讓農民購買幾種農藥,多種農藥混配使用,這種亂配無形中增大了相同成分的藥劑量,不僅容易產生藥害,還污染環(huán)境。
第三,菜農自身原因。很多菜農種植有好幾個大棚,根本忙不過來,當前勞動力價格越來越高,菜農雇人打一次藥不容易,為取得良好的防效而增加藥劑濃度,即使菜農自己打藥,也有意加大用藥量,認為濃度大了防治效果就好。另外,有的菜農以前購買過假冒偽劣藥劑,在實際用藥過程中擔心防治效果,也會多加一些,這樣也導致農藥超量。
正是由于這些原因導致菜農用藥量越來越大,病蟲害也越來越嚴重。不僅加大了菜農的成本投入,還增加了產生藥害的風險,影響蔬菜產量和品質,也污染土壤和環(huán)境。
為此,建議菜農:首先,要購買正品農藥;其次,要掌握藥劑濃度,適量用藥;再次,要不同藥劑相配合,輪換用藥。
果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