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51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电影一区二区,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悠悠资源先锋中文资源采集站,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a毛片网站,久草手机视频在线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常德千畝大農戶:災年不減產 豐年更豐收

2020-08-10 15:34:00   

災年小賺就是大賺

前兩天,常德千畝大農戶李文革的早稻收完了:380畝地,32.88萬斤濕谷,平均畝產865.3斤。

860多斤不算多,但要看怎么比,在去年肯定不算高產,但放在今年這么極端的天氣下實屬不易,用李文革的話說:今年的早稻就沒怎么見過太陽。水稻喜水,但雨水多了也成災,尤其是在揚花期,會阻礙授粉,從而造成結實率大大降低,嚴重影響產量。今年常德地區(qū)的早稻大多畝產600多斤,李文革烘干廠的合伙人管理精細一些,平均畝產也才718斤,按照當?shù)氐奶镒夂腿斯に?800多斤濕谷能保本或者小賺一點,但700多斤就虧了。

對于這個產量,李文革是滿意的,甚至比去年增產兩百多斤時還要興奮,因為他知道,災年穩(wěn)產比豐年增產更重要,災年小賺就是大賺,而且這不僅是賺多賺少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信心,以他合伙人舉例,每畝比他少了140多斤,從收入上來講,也就相差兩三萬塊錢,但一個虧一個盈,這種心理上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越是賠的人往往看到的都是成本,在下季水稻上越不敢投入;越是賺的人,往往看到的都是利潤,在投入上越自信。而一份投入一份回報,越不敢投就越是虧,很可能從此就進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

說起自己這位合伙人,李文革也很無奈:“他這個人死腦筋,總算小賬,去年他也是全部用了蕓樂收,但總覺得貴了,老想著用其他產品代替它,到底能不能替代,看看今年的產量就知道了”。

李文革的稻谷(左)跟合伙人的對比

據(jù)李文革分析,這“140斤”的差別主要在結實率和米粒飽滿度上,他們兩家的谷子同時進的烘干廠,他的一桶要比合伙人的一桶明顯重好多,品種、水肥管理都差不多,唯一的區(qū)別就是蕓樂收降低了空殼率。

大戶之間的差距是如何拉開的

災年最能照出大戶的種植管理水平,李文革從2012年承包20畝地起步,到今年已有近2000畝土地,2個烘干廠和1個米廠,發(fā)展合作社成員25人,年銷售55.8萬元,目前已是常德蒿子港鎮(zhèn)最大的一家示范合作社。

而跟李文革同時起步的那些大戶,要么中途退出了,要么一直在一兩百畝徘徊不前,這種差距是如何造成的?

首先,李文革身上有種優(yōu)秀的品質,“好學敢用舍得投入”。

2012年以前,李文革也沒種過地,科學種田一竅不通,后來跟著當?shù)胤N田厲害的人一點點學,抓住各種機會出去參加觀摩和培訓,慢慢才搞懂了。雖然現(xiàn)在已是當?shù)赜忻那М€大戶,但是李文革的學習欲望絲毫不減,看到我們拿去的平江大戶李青松的稻谷,立馬要去電話當場請教,一個五十多歲的大戶向一個80后年輕人虛心請教,單這一點就贏了很多人。

看到李青松的稻谷愛不釋手

2018年蕓樂收進湖南,李文革也是第一批用上的,在別人還在猶豫的時候,他率先打了幾十畝做實驗,當時有一塊早稻田讓他印象深刻,已經快旱死了,結果打了兩遍蕓樂收后不僅救活了,而且畝產達到了800多斤;后面的晚稻對比更明顯,打的1500多斤,沒打的1300多斤……

對比是最深刻的體驗,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親身經歷,此后兩年不管別人怎么說,他都堅定不移,種什么打什么,因此才有了今年他跟合伙人畝產140多斤的鮮明對比。

同李青松一樣,李文革也相信好種好藥好肥才能種出最好的稻谷。從種田開始所有的殺蟲劑、除草劑全部用進口藥。用好藥一是效果好,二是綠色環(huán)保不影響大米的品質,最近兩年國家對大米的鉻超標檢測非常嚴格,別人的稻谷一檢測零點幾,他的只有零點零幾,以至于米廠老板都喜歡用他的稻谷跟別人的摻在一起賣。

其次,發(fā)展中求發(fā)展,從“種植”到“運營”。

別人只管埋頭種地,但李文革總能從一個“運營者”的角色來思考。2014年探索合作社模式如此,打造自己的烘干廠和米廠同樣如此。

李文革本來已有一家烘干廠,去年又投資200多萬建設了一家,烘干設備全部從陜西引進,一次能加工120噸稻谷,不僅產能大大提升了,而且這套設備烘出來的谷子顏色更好,米粒更完整,每百斤濕谷要比傳統(tǒng)烘干機多出2-3斤谷子。

新建的烘干廠房

“打個比方,別人按照一塊錢的價格收稻谷,我就算收一塊二也有的賺”,對于新烘干廠,李文革充滿期待,倒不是看重烘干廠本身帶來的經濟效益,而是在他心里裝著一個更大的發(fā)展規(guī)劃:明年他計劃通過合作社帶動200多戶貧困戶,統(tǒng)一供種供肥供藥,統(tǒng)一進行技術指導及收割服務,收上來的稻谷直接賣給合作社,再經合作社的米廠深加工成優(yōu)質品牌大米出售。

這相當于實現(xiàn)了“合作社+托管農業(yè)+品牌農業(yè)”:通過集采降低了農資成本,統(tǒng)一管理又保障了農戶水稻的產量和品質,提高了收益,合作社也創(chuàng)出了自己的品牌,實現(xiàn)了從“生產者”向“經營者”的轉型,一舉多贏。

通過這種模式,明年李文革的管理面積將達到5000多畝,屆時,這套先進的烘干設備將發(fā)揮重大作用。

人和人最大的差別是認知

“發(fā)展中求發(fā)展”這是李文革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別人只求穩(wěn)扎穩(wěn)打,每年賺個十幾萬就行了,而我不一樣,我是發(fā)展中求發(fā)展,只有發(fā)展強大了,才有生存能力,也才能幫助更多的人。如果我現(xiàn)在還是兩三百畝,可能再過幾年就被淘汰了”。

獵豹CEO傅盛曾說過一段很經典的話,他說:認知,幾乎是人和人之間唯一的本質差別。技能的差別是可量化的,技能再多累加,也就是熟練工種。而認知的差別是本質的,是不可量化的。人和人比拼的,是對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對行業(yè)的洞察。執(zhí)行很重要,但執(zhí)行本質是為了實踐認知。

當前,很多種植大戶專注于農業(yè)生產,但不懂得在規(guī)模擴大之后,自己的角色已經不再是“生產者”,而是“運營者”——正是這種認知的差別,拉開了他們與李文革們的差距。

但農業(yè)之路注定不會平坦,當下李文革又遇到了一個新挑戰(zhàn)——管理短板,底下雖然工人不少,但沒有能替他獨當一面的人,以至于連拋秧、整地這樣的常規(guī)工作都要他親自盯著,甚至親自出馬。

缺一個管理助手,這點李文革很清楚,跟他種了七八年地的兒子還需要幾年的歷練,但明年的5000畝田已經等不了了。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yè)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029-87031703 www.123gos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