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8 14:18:00
南瓜的種植方法雖然簡單,但是在種植南瓜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很多病害影響南瓜的生長,從而導致南瓜產量下降,而南瓜霜霉病便是其中一種。那么南瓜霜霉病有什么癥狀?該如何防治呢?
發(fā)病癥狀南瓜霜霉病是一種真菌性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霜霉病的發(fā)病溫度一般在22℃左右,在發(fā)病初期,葉片背面會出現水漬狀的淡黃色斑點。隨著病情的蔓延,斑點會逐漸擴大。濕度過大的話,病斑的背面還會形成霉層,嚴重時導致死亡。
發(fā)病特點霜霉病的病菌會以孢子囊的形式在土壤或者是病殘體上潛伏,以此來過冬過夏。孢子囊會通過風雨等進行傳播,從葉片的表皮直接感染,初次感染后還能夠通過空氣及雨水進行再次侵染。病菌喜歡生長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中,適宜發(fā)病溫度在20℃左右。相對濕度如果超出90%,極易發(fā)生流行。
防治方法在種植南瓜的時候,首先要選擇一個地勢高、干燥且通透性、排灌能力好的地方進行深溝高畦栽培。然后要施入充足的基肥,提高磷鉀肥的比例,增強植株的抗病性。在南瓜生長前期的時候則要適當控制好澆水次數。適當通風,保持濕度在65%左右,控制好溫濕度,避免高溫高濕為霜霉病營造發(fā)病環(huán)境。
還可通過高溫悶棚的方法抑制病菌的活動。在發(fā)病初期的時候,晴天中午將大棚封閉,提高棚內的溫度,將南瓜植株生長點附近的溫度提高到45℃左右,保持3小時,然后再逐步通風降溫。悶棚時要保持土壤充足的含水量,避免溫度過高導致南瓜生長點被灼傷。
(據《瓜果蔬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