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1 14:42:00
近期,廣袤的東北黑土地上,水稻長勢喜人。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畝產又在1200斤上下。”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場種糧大戶張景會說,“近4年我每畝地少用了七八斤肥料,卻多打了六七十斤糧,算下來每畝多掙80元左右!”
張景會種糧節(jié)本增產得益于一項叫水稻側深施肥的技術,這是農業(yè)農村部幾年前開始在全國推廣的一項引領性技術。其要點是在插秧機插秧的同時,把肥料一次性定量施于秧苗根部一側。用農民的話說就是“把肥直接送到莊稼嘴邊”。
水稻常規(guī)施肥是用拋灑的方式,既容易由于施肥不均而造成浪費,也往往產生對環(huán)境的面源污染。側深施肥是呈條帶狀深施在土里而非灑在地表,比常規(guī)施肥利用率提高了約20%。
水稻側深施肥并不是一項新技術,當地早在1997年就從日本引進了,但多年來一直沒有得以大面積采用。為啥?因為這項技術不僅需要專門的水稻機插秧側深施肥機,也需要適應機器施用的緩釋肥料。由于長期受制于農機和肥料配套滯后,好技術一直“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2013年,中化農業(yè)和北大荒集團聯(lián)手,率先探索水稻側深施肥技術開發(fā)和試驗示范。針對傳統(tǒng)肥料顆粒硬度低、吸濕性大等問題,中化農業(yè)研發(fā)出專用肥,解決了緩釋效果、防漂浮、水綿發(fā)生等一系列問題。他們還成立了集研發(fā)、生產、營銷和服務為一體的團隊,線上線下多渠道進行示范。多年的試驗結果表明,使用該技術后水稻株高、分蘗、出米率等均比常規(guī)施肥方式更高。截至目前,這項技術在建三江分公司的應用面積已達500萬畝,實現(xiàn)了每畝水稻減肥約10%、產量增加約8%的效果。(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