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4 09:46:03
該病是綿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與其他痘病毒之間大部分不能交叉感染,所以不同痘病的疫苗是不能通用的。在痘病中,綿羊痘和禽痘最為嚴重,死亡率最高。
綿羊痘的傳染源是發(fā)病羊,可以通過呼吸道、損傷的皮膚和粘膜感染健康羊。病毒也可以通過飲水、草料、飼養(yǎng)人員、用具等間接傳播。該病多發(fā)在冬末春初的寒冷季節(jié),無論性別、年齡均可感染發(fā)病,其中羔羊比成年羊易感,而且發(fā)病率高。
健康羊感染羊痘病毒后,經過6-8天的潛伏期,病羊體溫可升高到41-42度,食欲減退,精神沉郁,眼結膜潮紅,初期流清澈的鼻汁,然后逐漸轉為粘性甚至膿性。1-4天后可在眼周圍、唇、鼻、乳房、外生殖器、四肢內側出現(xiàn)紅斑,再經1-2天后形成丘疹突出皮膚表面并逐漸擴大,由白變紅,形成水泡,再變成膿皰。如果不感染,幾天后可干燥成棕紅色結痂,結痂脫落后留下一塊紅斑,以后逐漸變淡。如果痘長在胃粘膜上,就會造成胃糜爛或潰瘍,同時導致反芻停止、消化障礙;如果痘長在咽或支氣管粘膜,就會導致咳嗽、呼吸困難。此病皮膚痘疹常常會造成細菌混合感染而引起皮膚大面積潰瘍,也可能因呼吸道粘膜感染引發(fā)死亡。非典型癥狀可能不出現(xiàn)以上癥狀,僅是體溫升高、皮膚出現(xiàn)少量痘疹,幾天后干燥就脫落。
目前還沒有特異性有效的治療方法,免疫或痊愈血清可用于治療和預防。預防時成年羊皮下注射5-10毫升,羔羊皮下注射2-5毫升,用于治療要加倍。也可肌注病毒靈或病毒唑10-20毫升,每天2次,連用3天,同時口服黃連解毒散,每天一次,連用3天。
可在病羊皮膚上的痘疹局部用0.1%的高錳酸鉀沖洗后涂上紫藥水或碘甘油。還可結合臨床癥狀進行抑菌消炎、強心降溫,并加強管護。
預防綿羊痘的根本方法是定期給羊群免疫接種,每年早春在羊的尾內側或股內側皮下注射0.5毫升羊痘雞胚化弱毒疫苗。4-6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有效期為一年。平時要加強羊群的飼養(yǎng)管理,搞好圈舍衛(wèi)生,要抓好秋膘,冬季要補飼。發(fā)現(xiàn)病羊一定要及時隔離,用兩種以上的消毒劑進行有效地消毒。病死羊要深埋,如需要皮張,一定要嚴格消毒后再利用。因綿羊痘對人有一定侵染力,所以放牧員、飼養(yǎng)員、屠宰工、獸醫(yī)要嚴加防范。(獸醫(yī)專家 薄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