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3 11:37:18
雙手不碰土、褲管不沾泥,農戶只需掏出手機“滴滴一下”預約服務,接單的農機手就駕駛著機器趕來,前往指定的田間地塊作業(yè),不消半晌,以往需要一家子要干好幾天的農活就完成了。這是十多年前,傳聞中的“美式農場主”耕種場景,但在近年來興起的網約農機幫助下,即使是我國的個體小農戶,也有了做甩手掌柜的能力。
近年來,借鑒城市里網約車的成功經驗,全國各地不約而同地運用互聯網技術,發(fā)展起“滴滴農機”等農機分時租賃業(yè)務,為農戶與農機手建立高效的聯絡渠道,解決以往“有田沒機耕、有機沒田耕”等資源錯配問題,為農業(yè)生產注入更多現代生產力。
但與短短兩年就“一統江山”的網約車相比,這些如雨后春筍般成立的網約農機平臺,卻沒有一個形成“燎原之勢”。究其原因,跟兩點一線的網約車相比,網約農機用起來要復雜得多。
網約農機的需求更為多樣。網約車是兩點一線的業(yè)務,不管司機開的是小面包還是商務車,跟著導航走都能抵達目的地。但一年到頭每個農忙時刻,需要的農機都不盡相同:春耕播種時需要耕整機,打藥除草時需要植保機、煙霧機;秋天收獲時需要收割機、脫粒機等。這些農機各有專攻,無法互相替代。
網約農機對時效要求更為嚴苛。網約車遇到高峰期,往往只需多等幾十分鐘,還有許多交通工具可供替代;若網約農機沒有及時服務,耽誤農時的損失就難以彌補了。
網約農機作業(yè)場景更為復雜。網約車作業(yè)于寬闊平坦的公路系統,各種大小的車輛都可以行駛;但耕地沒有統一標準,不同地區(qū)的坡度、土質、種植物,可供農機作業(yè)的條件也可能不同。若是約來了無法作業(yè)的農機,倒貼路費不說,還可能耽誤農時。
如果是一個連手機都不太會用的農民,使用網約農機時需要面對的試錯成本可想而知,自然沒有嘗試的積極性?,F階段能玩轉“滴滴農機”的,往往是對各類農機功能了如指掌,知道何時、何地、約哪類農機的種植大戶,他們早已適應了現代化的耕作方式,但也有固定的合作對象,不太需要網約平臺提供額外農機資源。
國務院印發(fā)的《“十四五”推進農業(yè)農村現代化規(guī)劃》指出,農業(yè)家庭經營占主導地位,大國小農基本國情農情將長期存在,需要加快發(fā)展社會化服務,將現代生產要素導入小農戶,提升科技水平和生產效率。網約農機平臺無疑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既然借鑒了“網約車”的經驗,不妨多學習一些。比如鋪好“高速路”,推動土地資源流轉集中,讓農機有更多、更大的用武之地;比如把“網約農機”升級為“網約田保姆”,推進農業(yè)生產托管發(fā)展,由專業(yè)團隊提供一攬子服務,農戶就不用付出額外的學習成本。此外,還要統一定價標準、完善市場機制、推進資源整合等,讓網約農機等農業(yè)社會化服務更高效、更可及,幫助更多農戶輕松抵達名為“豐收”的目的地。(作者方壯瑋,媒體人)
來源:南方農村報
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