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9 09:40:40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jié)點,近年來,陜西不斷與絲路沿線國家開展農業(yè)合作交流優(yōu)勢互補。今年是中國同哈薩克斯坦建交30周年,絲路農業(yè)合作成果正搭乘中歐班列“飛入尋常百姓家”,給兩國民眾帶來餐桌上的實惠。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小麥“芃芃”的絲路旅程。
芃芃秋麥盛,苒苒夏條垂。大家好,我是生長在哈薩克斯坦的小麥“芃芃”,現在在一列叫做中歐班列長安號的火車里,去一個美麗的地方西安。
在哈薩克斯坦北部,“芃芃”從出苗、長葉、抽穗,到最后結實,生長過程需要一百多天,它的成長凝結著中哈兩國友誼的汗水。每年五到九月,中國農技人員都要遠赴哈薩克斯坦開展農技指導培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正茂教授就是其中一員。這幾年,他和當地農業(yè)技術專家圍繞小麥育種開展一系列合作,培育出的兩個小麥新品種已經在哈薩克斯坦示范種植。
如今,依托“訂單農業(yè)”模式,“芃芃”在哈薩克斯坦推廣種植面積150萬公頃,帶動了當地大量農戶就業(yè)。
而中歐班列長安號的常態(tài)化開行,讓“芃芃”的絲路旅程開拓出中哈兩國農業(yè)產能合作的實踐之路。種類豐富的農副產品,和“芃芃”一同搭乘中歐班長安號跨越三千多公里,最終到達西安港。
今年上半年,愛菊集團已從哈薩克斯坦進口小麥5800噸、面粉2000噸、油脂1.8萬噸。在西安國際港務區(qū)愛菊集團的總部糧倉里,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糧油產品來自哈薩克斯坦。飽滿有型的哈薩克斯坦小麥在西安通過先進生產設備被加工成優(yōu)質面粉,雖然“芃芃”的形態(tài)變化了,但經過科學種植、精細制作,給越來越多的國內百姓帶來了餐桌上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