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6 16:04:10
“叔,咱家種玉米著沒有?咱這一畝能打多少?化肥都上啥,上多少?”田間地頭,陜西省耕地質量現狀調研實踐隊隊員向鄉(xiāng)親們詳細地詢問著。
7月15日-8月20日,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博士、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組成的調研實踐隊,分別赴陜西省陜北長城沿線風沙區(qū)、渭北黃土臺塬區(qū)、關中平原區(qū)和陜南低山平壩區(qū)四個糧食生產功能區(qū),開展糧食生產管理現狀和耕地土壤健康狀況調研實踐活動。
▲調研隊成員與水稻種植龍頭企業(yè)負責人合影
做田間地頭的“調研員”,為農民致富增收“找路子”
“種地又苦又累,還不掙錢,年輕人都不愿種地?!边@是隊員在調研小農戶時最常聽到的,怎么辦?隊員們實踐結束后的一致答案是,田間地頭的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正走在“誰來種糧、怎么種糧、如何種好糧”的趕考路上。
“種10畝地和種1000畝地完全是兩個概念,專業(yè)的人干專業(yè)的事情,整地、播種、水肥、農藥、收獲、銷售一體化,需要我干的就是對接和管理?!标爢T們在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堆子梁鎮(zhèn)調研時,70多歲的種地“老把式”李登云笑著說。
以托管、流轉形式集中的土地不斷擴大,適度經營越來越得到調研農戶們的認可。同時,農業(yè)服務組織和大戶、企業(yè)的有效對接,分工合作,實現了土地、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問題在規(guī)?;蛯I(yè)化下得到了答案。調研實踐共獲得了600余套不同農業(yè)經營主體生產管理行為認知、決策和效果的數據,農業(yè)龍頭企業(yè)、農民合作社、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全覆蓋。無論是傳統小農戶中的“老把式”,還是“新農人”,對他們在生產效率、改良土壤、豐產增產等系統研究中,實踐團隊會為種糧農戶明確“新路子”。
▲調研隊成員與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合影
做答疑解惑的“聯絡員”,為提升土壤健康“開方子”
在陜西省定邊縣玉米種植大戶胡海齡家中,剛見到調研團隊,他沖過來激動地說:“我們是校友,我曾在學校舉辦的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學習進修,專家教授們講授了非常有用的知識,我們現在已經是定邊縣的種植示范基地了?!痹诹私馍a管理措施和采集土壤樣品的過程中,他也向團隊成員提出了近些年種植上的疑惑和問題,隊員們在自己知識范圍內作了解答的同時,積極聯系了學校專家,為這位“老學長”解了疑惑。
▲玉米地邊進行農戶調研
調研實踐中,團隊每完成一份農戶生產管理行為調研問卷,都會請農戶帶領到農田中采集土壤樣品,并將每份土樣做好標記,以便回校檢測后將土壤信息反饋到農戶手中。
團隊指導老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副院長韓新輝教授在實踐項目啟動培訓會上要求,同學們此次調研,要受“三農”一線的教育,要長解決問題的才干,要做出服務農民的貢獻,充分利用自己農學人的身份,農業(yè)大學的出身,做農戶和學校間的“聯絡員”,通過學校的專家教授解決農民的“真問題”,把“土數據”變?yōu)閷r戶有用的“金數據”,切實做到對農民有情、有用、有益,這是此次實踐調研最大的意義。
做一懂兩愛的“技術員”,為保障糧食安全“出點子”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而耕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石,要想充分利用這一最根本的基礎性資源,首先是要破解耕地資源稟賦信息不準確、數量遞減、質量退化和政策落實不到位等方面的困境。陜西省國土空間規(guī)劃(2021-2035)中明確提出,要在四個糧食生產功能區(qū)建設高標準農田,這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重大舉措。實踐團隊對不同農業(yè)經營主體生產管理行為與土壤質量間的模型構建和預測模擬,為農民精準解決農田土壤質量如何,土壤缺少什么以及如何解決等一系列問題,為區(qū)域農業(yè)可持續(xù)高質量發(fā)展建言獻策提供科學數據和有力指導。
▲種糧大戶為調研隊成員介紹新型灌溉模式
在實踐調研中,隊員們于鄉(xiāng)村基層感知國情民意,做耕地保護政策的“宣傳隊”;于田間地頭找尋專業(yè)課題,做耕地質量提升的“排頭兵”。在充分宣傳國家政策、學校成果的基礎上,調研實際問題,聯系專家教授,構建互動平臺,解決急難愁盼。未來,他們將繼續(xù)行走于提升耕地質量與糧食安全的鄉(xiāng)村道路上。(張鈺琪 劉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