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8 16:28:51
近日,中和農信有限公司(簡稱“中和農信”)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根據招股書顯示,中和農信是中國農村市場最大的非傳統金融機構,其信貸余額一直保持著10%左右的增長。截至2023年末,中和農信以191億元的總貸款余額,在中國農村市場非傳統金融機構中排名第一。在其信貸客戶構成中,小農戶占比達到了89.9%,婦女占比68.1%,初中及以下學歷客戶占68.0%,少數民族占19.4%,這些客戶在獲得貸款后,約九成用于生產經營。
農村小微客群“貸款難”的問題一直都存在。相關調查顯示,農民對貸款需求非常強烈,但農村家庭正常信貸獲批率只有27.6%,遠低于40.5%的全國平均水平。對農村小額貸款行業(yè)而言,商業(yè)可持續(xù)是一個普遍難題。即使作為行業(yè)頭部擁有較強的融資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中和農信信貸業(yè)務的資金成本和運營成本也遠高于傳統金融機構。
根據招股書,其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信貸業(yè)務平均利率超過17%。市場中有質疑稱,根據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一年期LPR的4倍為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當前LPR為3.1%,上限即為12.4%)的相關規(guī)定,認為中和農信貸款利率不受法律保護。
中和農信招股書援引相關監(jiān)管法規(guī)表示,小額貸款公司符合持牌金融機構資格,其經營行為不是民間借貸。根據最高法司法解釋[2020 27號]相關規(guī)定,由地方金融監(jiān)管部門監(jiān)管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七類地方金融組織,屬于經金融監(jiān)管部門批準設立的金融機構,其因從事相關金融業(yè)務引發(fā)的糾紛,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在相關的利率爭議訴訟案件中,對于小貸公司不超過24%的利率主張,法院一般都會給予支持。中和農信的小貸公司向客戶收取17.8%的利息,受法律保護。
根據中和農信招股書,與城市客戶相比,農村客戶需求小而分散、收入不穩(wěn)定、信貸歷史有限或并無信貸歷史且缺乏可接受的抵押品。因此難以從傳統金融機構取得貸款。此外,農村客戶限于能力與習慣傾向于依賴面對面服務,強大高效的當地運營團隊就成為了下沉農村的基礎條件。事實上,線下服務網絡也是中和農信開展貸款業(yè)務、打造風控體系的核心。通過約550個本地服務網點,超過7200名基層服務團隊成員和超過12.7萬人的村級合作伙伴,中和農信實現了服務直達農戶,也推高了其運營成本。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和農信銷售及營銷開支、一般及行政開支合計占總收入的36%;銷售及營銷開支中,員工成本占比85%,達到4.35億元。資金成本方面,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中和農信包括銀行貸款在內的計息借款的年利率范圍在 3%—6.43% 之間,在小貸行業(yè)處于較低水平,但顯著高于銀行間同業(yè)拆放利率1年期品種2.25%的利率。據推測,中和農信的資金成本在 5.5%以上?;谶@樣的資金成本加上深入下沉農村市場的運營成本,中和農信的實際貸款利率要高于傳統金融機構以及服務于農村大中型客戶的金融機構,也有其合理性。
從收入和利潤上看,中和農信信貸的利潤低于互聯網小貸及助貸頭部機構。據招股書,中和農信2024年6月末在貸余額202億,上半年收入分別為19.2億元,凈利潤0.79億元,調整后利潤3.37億元,其中信貸收入為 11.6億,非信貸收入為7.6億元。
中和農信已經開始了多元化轉型。隨著數字化技術的提升與基礎設施的完善,長尾市場的高競爭壁壘被逐漸打破,通過數字化能力升級和豐富的商品及服務,中和農信不再是單純的小額貸款機構。招股書信息顯示,中和農信的業(yè)務板塊目前還包括了農業(yè)生產服務、農村消費品服務及新能源等板塊。盡管非貸業(yè)務的營收占比相對較低,但其設立時間均在2020年左右,且增速明顯。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中和農信非信貸業(yè)務收入收入貢獻近40%,2021年至2023年年復合增長率達43%,特別是農業(yè)生產業(yè)務,其收入占比已經從2021年的17.2%提升到2024年上半年的30.7%,成為中和農信的第二大業(yè)務板塊。